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交通运输工程
    王振宇,谢新连,许小卫

    针对新冠疫情与“双碳战略”背景下的航线配船和货物分配问题,为满足班轮公司对船队运输效率、经济效益、服务质量和环保效益平衡发展的要求,以船队平均舱位利用率和营运利润最大以及货物时间价值损失与单箱碳排放量最小为目标,建立班轮航线配船与货物分配多目标优化模型。根据子问题间的内在联系,将模型分解为双层模型,上层采用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处理航线配船及航速优化问题,下层采用线性规划处理货物分配问题,基于NSGA-Ⅱ算法框架设计求解算法,以某班轮公司船队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证明:该模型与优化求解方法具有可行性,并且班轮公司可采取小幅提速和增加中小型船舶数量的混合策略,在满足更多货运需求、应对港口拥堵的同时,实现碳减排的效果。

  • 交通运输工程
    孙家庆,王胜男,闫淑贤
    为了明确碳排放限额和碳税税率对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选择的影响,基于运输时间等约束,考虑运输速度和载重吨位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构建了以运输总成本和碳排放量为最低的双目标路径选择模型。设计遗传和模拟退火的混合算法进行求解,通过算例模拟情景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对于冷藏集装箱运输,提高运输速度会导致碳排放量增加同时降低运输总成本,且载运工具吨位增加可降低运输中的单位碳排放量;改变碳排放限额和碳税税率取值均可降低运输中的碳排放量,引导多式联运决策者选择低碳的运输路径。本模型可为多式联运经营人决策绿色的路径提供理论依据。
  • 交通运输工程
    张英俊, 翟鹏宇
    录用日期: 2023-04-10
    对近年来国内外海运船舶自主避碰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将自主避碰方法分为三类,分别归纳分析了ÿ类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海运船舶避碰系统开发与应用情况;提出了船舶自主避碰技术尚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狭窄水域和繁æ水域的避碰决策问题、基于船间信息交互的多船自主协调避碰问题、自主避碰系统与船舶控制系统的协调和集成问题以及自主避碰系统智能性、可靠性、完备性测试问题;阐述了船舶自主避碰技术的研究趋势,提出下一步需突破的核心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复杂水域中融合机器学习的多船自主避碰理论和高效算法、不同避碰算法的自适应集成与融合、智能船舶和传统船舶混合交通环境下的船间交互协同理论、船舶自主避碰决策和船舶车舵控制一体化、船舶自主避碰系统测试技术等。
  • 交通运输工程
    张圣, 王列辉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23, 49(3): 61-73. https://doi.org/10.16411/j.cnki.issn1006-7736.2023.03.007
    梳理综合类期刊、地理类(人文)、交通研究类(非工程类)、海事研究类(非工程类)、工程大类下海洋学(与人文地理主题相关)和中文人文地理类等六类学术期刊中AIS数据在港口地理学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研究发现,目前AIS数据在国内外港口地理学研究中主要用于表征国际贸易流动、评价港口连通性、细化港城关系互动研究、捕捉外部冲击影响等。港口地理学研究主题的内容深度在AIS数据的应用下获得提升:研究维度更加多元,从历史时空规律总结扩展至未来趋势预测;研究主体更加丰富,个体小至船舶点位大至全球流动均可作为研究对象。AIS数据的运用可以将全球尺度下的渔业捕捞港口网络纳入港口地理学研究范畴,而这一议题在传统港口地理学中尚未得到充分讨论。此外,AIS数据将海洋上碳排放与港口和航线联系起来,结合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观点,拓展了港口地理学研究广度。结合数据特性,提出未来AIS数据在港口地理学研究中的三大应用展望:基于AIS全球覆盖且研究尺度灵活缩放特征的全球海事相关社会重大问题研究、基于细颗粒度特征的港口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和基于时空动态性和海洋特性的结论检验和科学预测研究。
  • 船舶与海洋工程
    李井辛,赵杰,宋思远,江志凡,林成新,刘志杰
    为提高双体船的空间利用率,使其便于存放、运输和投放作业,设计了一种基于平面连杆机构组成的可折叠收放机构。以收放过程中船体角λ移最小为优化目标,连杆机构成立条件及尺寸设计要求为约束条件,建立收放机构尺寸优化模型。利用闭环矢量法,分析优化后机构收放过程的运动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机构可实现双体船的收起与展开功能;尺寸优化后,浮筒最大角λ移幅值降低了79%,收放过程更平稳,并且冲击较小。
  • 交通运输工程
    李俊杰,张新宇,王婧贇,颜瑾

    针对散货出口码头装船设备作业冲突导致装船作业工艺流程频繁中断的问题,提出一种散货出口码头装船作业调度方法。考虑装船方案、装船设备碰撞以及交叉作业冲突等约束,以最小化最大装船作业完成时间为目标,建立散货出口码头装船作业调度优化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基于该模型的特点,设计一种基于启发式逻辑的Benders分解算法求解该模型,首先,将原问题分解为装船方案和装船设备分配的主问题,以及优化装船作业调度的子问题;其次,为克服最优割平面有效性较低的问题,设计启发式策略,使子问题每次迭代产生多个最优割平面并引入主问题中;最后,以某港一二期散货出口码头为例,通过不同组算例的结果分析,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散货出口码头装船作业效率和服务水平。

  • 交通运输工程
    王熠杨, 胡志华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23, 49(2): 103-112. https://doi.org/10.16411/j.cnki.issn1006-7736.2023.02.011
    针对散货码头卸船机与皮带机等机械设备不均衡使用带来的高能耗和人力成本问题,考虑卸船机和皮带机作业对船舶靠泊计划的影响,在对散货码头装卸设备周期性均衡机理与建模研究基础上,建立船舶在计划期内总服务成本最小、总卸船机闲置时间最短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使用CPLEX求解模型,给出算例中每艘船的靠泊位置、靠泊时间及作业时长等信息。结果表明,在最小化总成本目标下,船舶在计划周期内与总服务成本相关指标均得到优化;当所有船舶在计划周期内的总卸船机闲置时间一致时,算例中最小化总服务成本使该项减少9.375%;相较单位时段为4 h,单位时段为8 h的卸船机综合资源利用率减少1.67%,说明单位时段长度的变化可引起装卸设备综合资源利用率的变化。
  • 交通运输工程
    徐奕文,王维莉

    为快速准确地预测客船人员疏散时间,将具有良好计算精度的疏散仿真模型与具有较高计算效率的 BP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提出一种快速预测客船人群疏散
    时间的方法,以不同场景客船疏散仿真结果作为数据驱动,构建客船人群疏散时间的 BP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效率高,对不同疏散场景的预测相对误差为0. 9% ~ 3. 6%,可为客船应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新的技术工具。

  • 交通运输工程
    侯登凯,范厚明,任晓雪
    针对时变路网下多中心混合车队联合配送车辆路径问题,综合考虑多配送中心开放、燃油车及电动车联合配送、车辆行驶速度连续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构建以车辆固定成本、运营成本和时间窗惩罚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根据问题特征,设计混合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算法中采用K-means聚类方法生成初始种群,然后用变邻域搜索算法进行搜索优化,提升算法的求解性能。设计多组实验对本文算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丰富了时变路网和混合车队车辆路径问题的相关理论研究,为运输企业制定合理的运输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 王艺航, 刘正江, 房斯明, 王新建, 张新宇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23, 49(3): 45-50. https://doi.org/10.16411/j.cnki.issn1006-7736.2023.03.005
    为研究船舶横摇对行人疏散速度的影响,通过计算行人在横摇运动空间中不同维度的受力,依据实时更新的横摇角度和角速度,建立一种考虑船舶横摇运动的三维动态社会力模型。以横摇幅度和横摇周期为变量,设置多场景的仿真实验,计算行人平均运动速度和疏散时间,分析不同横摇状态下的行人运动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相较静态倾斜,船舶横摇进一步导致行人移动速度衰减及疏散进程延缓,随着横摇幅度增大,行人速度不断降低,在横摇幅度超过15°后,疏散时间迅速增加;增大船舶横摇周期对疏散过程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可以有效提升人员行走速度,减少疏散时间,但其影响程度仍与横摇幅度有关;在相同横摇幅度情况下,当横摇周期达到10 s及以上时,疏散效率可以显著提高。研究结果可为设计人员提升船舶安全性和管理者制定人员疏散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交通运输工程
    郭红月,宁瑾涛,隋聪

    研究航运衍生品与商品期货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选取我国从巴西 (C3) 和澳大利亚 (C5) 进口铁矿石的两条主要航线,以C3、C5航线远期运费协议(FFA)价格以及原油、铁矿石期货的价格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VECM) 和指数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 (EGARCH),从收益率和波动率两个方面实证分析远期运费市场与原油、铁矿石期货市场之间的联动性。研究发现:FFA市场与原油、铁矿石期货市场均存在协整关系,但不存在均值溢出效应;商品期货市场在波动性上引领FFA市场,其中,原油市场对于FFA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更强。

  • 交通运输工程
    周颖,刘正江,王新建,谢辉

    针对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为失误问题,从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角度提出L2 级 MASS 避碰过程中人为失误风险识别方法和评估模
    型。 首先,基于层次任务分析法(HTA)获得 MASS 避碰过程中远程操作人员和在船船员的关键任务,利用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模型( IDAC) 建立认知模型,分解避碰任务的各个操作阶段,识别避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人为失误;其次,采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FMEA) 方法和证据推理(ER)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等级量化建模;最后,对 MASS 避碰过程中的人为失误进行风险量化和排序,并与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建议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决策阶段的人机系统交互不协调是 L2 级 MASS 避碰过程中最大的风险因素。

  • 交通运输工程
    刘译隆,李颖,秦凌宇

    为解决浓雾天气条件下近岸海域监控系统获取的图像清晰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亮通道及引导滤波的海域图像去雾算法。首先,将Lab颜色空间L通道作为引导图,通过对原图像进行快速引导滤波来估计大气光值;其次,基于大气光值并利用亮通道先验理论,获得亮通道透射率函数;最后,通过改进的加权引导滤波优化亮通道透射率函数,利用大气散射模型,实现模糊图像的去雾,并利用伽马校正增强去雾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图像去雾结果视觉效果明显,可以有效减少细节信息损失,提高图像清晰度 。与经典算法最优结果对比,NIQE、对比度及信息熵分别提升为10.92%、4.12%和4.37%,对完善近岸海域监控系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交通运输工程
    李润佛,张新宇,李俊杰,姜玲玲

    为有效调度进出港船舶以解决港口拥堵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自学习遗传算法( GA-RL),在 GA- RL 中,以遗传算法为基本优化模型,利用 Q-learning 算法自适应调整交叉和变异参数来提高算法的搜索能力;同时,构建可动态调参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MDP)模型,在MDP 模型中,为全面评估种群性能,提出基于种群适应度函数的状态集,并设计了有效减少目标值的奖励机制;最后,以黄骅港综合港区为例,选取不同组算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显著减少船舶在港等待时间并提升港口通航效率。

  • 船舶与海洋工程
    张雪彪,贾洞洞,刘海涵

    在钢板三角感应加热热弹塑性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开发了钢板三角感应加热的固有应变数据查询程序, 将实际的固有应变分布加载到弹性有限元模型上,对帆形板的多加热线变形形状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弹性有限元计算得到的挠度值与实验值一致,且计算时间短,表明该计算过程是有效的,可以应用于帆形板的多加热线变形预测。

  • 船舶与海洋工程
    郭强,刘寅东

    为提高舰船的抗爆能力,箱型梁结构作为新型舰船抗爆结构受到关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舰船舱内爆炸载荷下的结构变形、加速度和结构吸能进行分析,考虑结构重量变化的影响,引入重量响应指标对提高舰船抗毁伤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 箱型梁结构对舰船Σ险剖面的抗毁伤能力有明显提高,其提升效果与舰船吨λ大小和结构形式等因素有关。该结论可为水面舰船箱型梁结构设计提供初步参考。

  • 交通运输工程
    杨华龙,郭嘉伟,赵帅奇
    针对货流不平衡下的集装箱班轮运输船期设计问题,根据燃油消耗量与各航段船舶航速和载货重量间的函数关系,并结合船舶到港多时间窗、多起讫时间和多装卸效率合作协议,构建班轮运输船期设计非线性规划模型优化各航段航速,设计线性割线逼近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的AWE1航线为例,生成100个场景的数值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考虑货流不平衡的船期设计优化可有效降低集装箱班轮运输服务的周总成本,有利于增加运力供应。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模型有利于减缓由于燃油价格上涨而造成集装箱班轮运输周总成本的快速升高,且货流不平衡系数越大,模型越有效。研究结论可为船公司船期设计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 船舶与海洋工程
    陈瀚,刘彦呈,刘厶源

    针对水下少标签语义分割的类内差距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信息交互的FUSS模型,通过将提取的询问图像全局特征信息和支持图像目标局部特征信息进行交互,实现对共性对象信息的有效关注。实验结果表明,在仅使用50张支持数据集情况下,与CaNet、PGNet和PaNet三种少标签语义分割算法对比,FUSS模型无论是在水下环境还是在地面图像上均优于这些算法。

  • 船舶与海洋工程
    苏俊杰,兰培真
    为准确甄别船舶身份,提出一种基于层次注意力孪生网络的船舶身份甄别模型,结合时间注意的长短期记忆和多尺度的卷积网络,从时间和语义信息层面对船舶轨迹进行表征,并采用以改进的孪生神经网络计算船舶轨迹表征向量间的差异度作为判断船舶身份的依据。为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在厦门港及附近水域船舶轨迹数据基础上对比分析本文模型和常用机器学习模型甄别船舶身份的性能。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可在小规模数据集上学习得到泛化性较好的船舶身份甄别性能,在测试集上的 F1分数为0.8971,而常用机器学习模型在相同测试集上仅能达到0.7774,可见,本文模型可满足船舶身份甄别和异常排查等相关应用的需要。
  • 张文君, 张英俊, 刘子豪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23, 49(4): 13-19. https://doi.org/10.16411/j.cnki.issn1006-7736.2023.04.002
    对智能船舶航行风险类别及来源进行汇总,介绍智能船舶航行风险评估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目前的研究热点,并按研究方法对智能船舶航行风险评估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提出智能船舶航行风险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从多角度、从方法到体系对智能船舶航行风险评估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本文可为智能船舶的风险评估、智能航行系统开发及推广应用等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支撑,提升智能航运新业态下的海上交通安全。
  • 船舶与海洋工程
    董校成,于浩淼,郭晨
    为解决远距离自主回收任务中水下无人航行器(UUV)在剩余能源有限情况下的快速回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能耗和时间最优的三维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基于UUV的运动学建立回收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模型和航行时间模型;其次,引入权重因子,采用加权系数法构建绿色度最大的联合优化目标函数,结合B-spline曲线生成连续光滑的路径;最后,利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得到满足优化目标的三维路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实现UUV能耗和回收时间的平衡,同时能够根据回收集合点规划出一条避开水下碍航区域的三维路径。
  • 信息与通信
    刘婷,罗佩琪,范云生
    -针对提高小目标信息提取能力、解决目标遮挡问题,对基于单次多核探测器(SSD)的小目标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出三种改进途径:一是通过更改骨干网络加强浅层特征图对细节的提取能力;二是通过引入视觉注意力机制获得更有效的特征信息表达;三是将浅层、深层特征信息进行充分融合,提高特征信息利用率及强化各特征层之间的信息交流。最后,对SSD网络结构的改进和多元特征的利用进行展望,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 詹小飞, 赵红, 王宁, 李汪洋, 谢一哲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24, 50(1): 1-10. https://doi.org/10.16411/j.cnki.issn1006-7736.2024.01.001
    为获得高性能的无人艇(USV)航行路径,本文提出一种多策略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MISSA)。为无人艇规划路径时,除了考虑距离因素还需尽量减少无人艇转向次数并规避大转向角,因而本文首先设计了带转向角惩罚项的适应度函数;其次利用黄金正弦法与参数自螺旋设定对位置更新策略进行改进,同时在位置更新过程中加强了麻雀个体间的信息交流,以平衡全局探索与局部搜索过程;此外,引入混沌圆映射提高初始麻雀种群的质量和多样性;最后设计了局部搜索优化机制以解决原始麻雀算法(SSA)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得到适应度更佳的全局路径。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改进A*、结合遗传的改进蚁群以及原始SSA等三种优秀算法,本文MISSA算法在路径距离、转向角度与次数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均表现最佳,为无人艇自主安全运行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 章文俊, 牟聪瑞, 杨雪, 周翔宇, 孟祥坤, 李连博, 白伟伟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23, 49(4): 1-12. https://doi.org/10.16411/j.cnki.issn1006-7736.2023.04.001
    分析各国船级社制定的自主船舶规范,从切换场景、控制权获取优先级、控制权接管方、切换流程四个维度对L2级自主船舶控制权切换机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切换场景可根据特点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场景与控制权接管方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控制权获取优先级的顺序为“在船船员最高,岸基操作员次之,自主系统最低”;不同控制权接管方之间的切换流程存在一定差异,但需要遵循共同的基本原则。研究结论可为相关方建立自主船舶控制权切换机制提供参考。
  • 船舶与海洋工程
    吴斌,王亮,李博洋,王恺,李雅静

    针对 LNG 动力集装箱船燃料释放冷能较多且δ被利用的问题,设计一套将 LNG 冷能用于冷藏集装箱系统、船舶 冷库和空调系统的 LNG 冷能梯级利用方案,采用
    Aspen HYSYS 软件对系统进行流程模拟,得到关键节点的主要参数;通过计算,得到整个系统和主要设备的 效率,并以提高整个系统的 效率为目标,各用冷系统的 效率为依据,分析影响各用冷系统 效率的关键参数,进而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运行参数。 结果表明,冷ý进口温度的升高可以提高冷藏集装箱系统的 效率;降低冷ý的进口温度可以提高船舶冷库和空调系统的 效率,优化后的整个系统的 效率达到 27. 61%,较优化前提高了4. 6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郭明星,黄均妍,刘文超

    催化氧化法是治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有效途径,其核心是开发低温、高效和稳定的催化剂。基于此,以金属硝酸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尖晶石相CoAl2O4催化剂,探究了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及最优评价条件,主要包括煅烧温度、气体流速、催化剂用量和评价温度。并利用X射线衍射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SEM)、比表面积分析(BET)、热重分析(TG)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探究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CoAl2O4催化剂在煅烧温度为700℃时对乙苯的催化效果最好,乙苯转化率为90%时的温度(T90)达到311℃。同时,在气体流速为20 mL/min,催化剂用量为0.2 g,评价温度为400℃时,CoAl2O4催化剂拥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对乙苯的转化率达到96%以上。

  • 关巍, 崔哲闻, 罗文哲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23, 49(4): 28-36. https://doi.org/10.16411/j.cnki.issn1006-7736.2023.04.004
    为减少船舶避碰决策过程中因人为失误导致的海难事故,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近端策略优化(PPO)算法的船舶自主避碰决策。在传统PPO算法广义优势估计基础上加入自适应基线调整,并且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改进网络结构。船舶的航行信息和激光雷达矢量线被应用于神经网络的输入,航行制导、角度偏差以及《1972年避碰规则》均被纳入改进的奖励函数设计。两船和多船会遇场景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避碰决策可使船舶实现自主航行,并在避碰过程中符合《避碰规则》,为处理复杂局面下的船舶避碰决策提供了参考。
  • 船舶与海洋工程
    刘洋,董早鹏,王浩
    针对一组欠驱动无人艇协同编队在航行中跟随艇无法获得领航艇的速度信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线性扩展状态观测器(ILESO)的多无人艇协同编队控制方法:首先,考虑到速度传感器故障或通信断开时领航艇的速度信息难以获得,设计ILESO实时估计未知速度信息;其次,在此基础上结合领航—跟随下多无人艇协同编队误差模型,利用backstepping和李雅普诺夫理论设计编队控制律,同时将横向速度误差与相对艏向误差看做同一子系统一同镇定,巧妙地将不能直接补偿的横向力转移到可直接控制的转艏力矩上;最后,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整个协同编队是全局一致有界稳定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是稳定有效的。
  • 信息与通信
    李森,吕梦然,母采凤

    针对非高斯脉冲噪声环境下分布式阵列波达方向(DOA)估计算法性能退化的问题,以Alpha稳定分布为脉冲噪声模型,首先,利用分数低阶变换和压缩变换两种非线性变换方法对阵列接收信号进行预处理以有效抑制脉冲噪声;然后,基于预处理后数据的协方差矩阵,提出两种⊃3;棒的双尺度酉ESPRIT(U-DS-ESPRIT)算法;最后,对分布式阵列在Alpha稳定分布脉冲噪声环境下DOA估计的克拉美罗界(CRB)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脉冲噪声环境下,两种⊃3;棒双尺度酉ESPRIT算法的估计性能明显好于传统基于二阶协方差矩阵的双尺度酉ESPRIT算法,且基于压缩变换的双尺度酉ESPRIT算法的估计性能更接近于CRB。

  • 李泽皓, 王甫, 胡卓, 袁金良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23, 49(3): 74-87. https://doi.org/10.16411/j.cnki.issn1006-7736.2023.03.008
    分析航运业面临的挑战,概述船舶混合动力系统的能源形式,阐述船舶混合动力系统的能源配置形式;总结归纳当前船舶混合动力系统的架构方案与推进形式的选择;剖析船舶混合动力系统与推进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船舶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方向。
  • 控制工程
    张铮淇,董早鹏,杨倩倩,张海胜,齐诗杰,李家康
    为解决模型预测控制器(MPC)在执行器约束下初始状态量偏差大导致的无解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级联思想的MPC控制方法:首先,针对欠驱动AUV模型进行级联系统划分,再对划分出的模型分别进行MPC控制器设计;然后,利用微分跟踪器将期望量平滑处理;最后,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对外界干扰进行补偿。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船舶与海洋工程
    孙震宇,王成泽,陆华伟

    现如今,涡轮负荷的提升将带来更大尺寸的分离,因此控制涡轮叶栅流动损失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仿生学球形凹坑表面结构被动控制方法,探究了5种深度的凹坑方案,分别是0.1mm、0.15mm、0.2mm、0.25mm和0.3mm,深径比均为0.25,三排凹坑被布置在18%-30%弦长处,其中距叶片吸、压力面分别为2mm,轴向间距为4mm。研究对象为1+1/2高压级跨声速对转涡轮构成的平面叶栅,通过商用CFD模拟计算得出的损失系数,静压分布等气动指标,分析在端壁λ置布置不同深度凹坑对涡轮叶栅流动性能的影响。数值结果显示:0.2mm深度的端壁凹坑对流道内涡系发展具有最优的流动控制效果,抑制横向二次流沿展向爬升,削弱端区附近激波强度,使叶栅总压损失系数降低2.71%。

  • 冯胤伟, 刘正江, 蒋子怡, 夏国庆, 曹宇皓, 王新建, 王焕新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23, 49(3): 31-44. https://doi.org/10.16411/j.cnki.issn1006-7736.2023.03.004
    为更加科学地分析船舶碰撞事故影响因素的交互关系,揭示船舶碰撞事故的演变机理,以全球船舶碰撞事故报告为依据,建立包含人为因素、船舶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及事故时间等五类影响因素的船舶碰撞事故数据库;应用Apriori关联规则挖掘算法识别船舶碰撞事故影响因素间的频繁模式、关联、共现或因果关系,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将关联规则挖掘的结果可视化;应用拓扑特征分析方法,基于互信息理论的重要节点排序算法和基于边介数中心性的边排序算法实现关键影响因素和边的识别,对事故影响因素交互网络进行鲁棒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船舶碰撞事故的影响因素较活跃且影响因素交互网络联系紧密,船舶吨位、船龄、航行水域等影响因素在交互信息传递时较为重要。
  • 船舶与海洋工程
    尤恽, 张弘, 王瑞阳, 周渊昊, 王锋, 钱建华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23, 49(2): 42-47. https://doi.org/10.16411/j.cnki.issn1006-7736.2023.02.005
    为兼顾不同工况下多工况船型均能具备较好的阻力性能和空泡特性,对母型船的船-桨-舵的推进系统组合进行优化设计。针对母型船的尾部船体线型与船桨匹配,优化主要剖面、螺旋桨,并选用高性能舵。对优化后模型进行敞水、自航、空泡试验,结果显示,对母型船船-桨-舵的推进系统优化有效提升了阻力性能,并且能够降低高速工况下的不利空泡影响。
  • 王帅飞, 董岗, 刘一凡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23, 49(3): 11-19. https://doi.org/10.16411/j.cnki.issn1006-7736.2023.03.002
    为进一步增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间区域物流网络自主可控能力,利用两阶段法优化RCEP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布局。首先,以北部湾港为视角,综合考虑贸易量和GDP等关键因素,根据三个筛选标准定性选择物流配送中心备选节点;其次,纳入“泛亚铁路”建设现状和远期规划,根据节点间的关联性分别构建铁路、水运和公路复杂网络;再次,利用UCINET工具和熵权TOPSIS方法定量评价备选节点的重要性;最后,加权计算节点的综合排名,并根据节点的区位特点双重优化物流配送布局。研究表明:以重庆、广州、钦州、昆明、仰光、胡志明、新加坡、泗水、墨尔本和那霸为核心节点的物流配送中心布局将进一步提升RCEP区域物流网络的协同性。该研究成果可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优化RCEP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布局以及相关物流企业参与RCEP区域物流配送中心投资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 船舶与海洋工程
    吕旭,刘彦呈,张勤进,王洪来,郑祥鲁

    为解决船舶直流微电网中恒功率负载与LC滤波器级联引起的母线电压高频振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阻尼补偿的并网变换器母线电压振荡抑制方法。首先,建立源侧并网变换器及恒功率负载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恒功率负载负阻抗特性减小LC滤波器阻尼引起电压振荡的机理,推导出LC滤波器与恒功率负载级联的稳定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引入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虚拟负电感有源阻尼补偿方法,对并网变换器直流侧输出电流进行虚拟测量,并构建虚拟负电感补偿环节抵消LC滤波器较大电感值,从而抑制系统的低阻尼振荡。最后,采用奈奎斯特判据分析级联系统的稳定性,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 船舶与海洋工程
    董建伟,曾鸿,刘鑫龙,杨曙光,许兆鑫
    为给船舶主机整体性能的状态监测和健康管理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置信网络(DBN)和支持向量回归机(SVR)相结合的船舶主机排烟温度基线模型,通过计算设备运行时的状态参数测量值与基线值的偏差量,并结合偏差量的变化情况,进而判断出部件的退化或故障情况。以某轮2015年1—6月份的航行数据和试航报告中的数据作为初始样本,经异常值剔除、噪声去除和稳定点筛选等处理后,形成最终样本集;利用DBN网络对样本数据进行特征提取,随后将提取的数据特征输入SVR中,建立船舶主机排烟温度基线模型。结果表明:通过测试集验证,基于参数调优的DBN-SVR模型相比BP模型、DBN模型和SVR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状态参数,拥有优良的稳定性。
  • 交通运输工程
    孙世超, 董曜, 郑勇

    针对集装箱卡车预约配额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集装箱卡车预约配额设计方法。 该方法通过分析码头闸口数据(车辆进出闸口信息),揭示车辆到达时间分布与车辆总周转时间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以此建立和求解车辆到达时间分布优化模型,实现集装箱卡车预约系统的预约配额设计。 以盐田港的数据为例,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实例分析。 数据挖掘的结果表明,在ÿ一个预约窗口内,作业类型为“提进口空箱作业” 以及“一交一提作业”的外部集装箱卡车,其总周转时间与车辆到达数量呈二次函数关系;而作业类型为“交出口重箱作业” 的外部集装箱卡车则表现出线性函数关系。 数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上述函数关系所构建的集装箱卡车预约配额优化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码头车辆的总周转时间以及因交通拥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该方法是基于实证数据分析得到的,因此具有较强的泛化性和实用性,可为各个码头优化集装箱卡车预约份额提供参考。

  • 船舶与海洋工程
    何坤达,高洪涛,丁帅,郭文杰,牛东
    对于波浪能发电装置,海洋是一个十分恶劣的运行环境,往往面临极端风浪、电化学腐蚀和生物积垢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尤其是锈蚀和结构疲劳引起的应力破坏,均有可能导致装置浮体结构的破损进水,进而影响装置运行,甚至导致装置沉û。本文基于软件STARCCM+,建立多节漂浮式装置浮体破裂后内部进水过程模型,通过各浮体的响应功率和纵摇运动幅度来评估进水后的不利影响,从而探究该类装置的生存性和抗沉性。结果表明,四浮体装置的首节浮体进水不利影响最小,但相较正常工况,功率也下降了近50%。
  • 马千里, 刘敏, 杜木子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23, 49(4): 126-134. https://doi.org/10.16411/j.cnki.issn1006-7736.2023.04.014
    为科学评价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港口冷链运行效率的影响,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同时考虑评价指标数据的差异性和指标间关系,将变异系数法和相关系数法与DEA模型结合,得到改进的DEA模型。以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港口冷链运行造成的影响为例,使用改进的DEA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沿海重要港口的冷链运行效率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除连云港港外,其余港口冷链运行效率均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传导爆发期降到最低;疫情发生前后,莫兰指数散点图中的各个港口位于第二、四象限,尽管大连港、宁波-舟山港以及广州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增长期冷链业务量上升明显,但港口冷链业务竞争格局并未出现显著变化;中国政府迅速采取的防控措施对港口外贸冷链业务产生了一些影响,尤其是大连港和上海港受到的影响频次和程度较大,但从长远角度看,强有力的管控措施对于控制港区疫情传播风险、维护港口长期运行稳定及保障贸易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